在我看来,大数据往往是在表达“现象”,而不是在发现“问题”。如果只盯着数据研发产品、制定战略,就会被表现现象迷惑,看不到用户真实的需求。
他说,跟单层杯相比,双层马克杯保暖性更好,不易烫伤,也更适合户外活动。于是无印良品内部研究之后,就生产了这款产品。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你设计产品时所处的视角,决定用户对产品的态度。
尤其是,同一款产品,可能有多个角色的人在使用,你想要让产品赢得最大的市场,就要切入不同角色,洞察不同角色的需求。
小男孩有一双运动鞋,鞋子的一面已经穿破了、鞋帮也磨坏了,但是他就是不舍得扔。因为这双鞋是他第一次获得滑板比赛冠军时穿的,它能向大家证明:我是这个城市里最棒的滑板运动员!
飞利浦前段时间出了款骨传导耳机,设计师就考虑到了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现在大家都用微信社交,名片已经成为有些“落伍”的产品。
像做生物细胞实验一样,把用户的行为掰开了揉碎了观察。你才会发现他们不会说出口的痛点,在细节里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用户购买和体验一件产品,就像奔赴一趟旅程,会一系列交互行为,我们可以将这一系列行为称为“行为流”,也就是俗称的消费者旅程。
名片的本质是让一个陌生人快速认识你,而不单单是承载你的身份信息。
以星巴克的重点用户为样本,切片下的行为流是这样的:
梁将军,公众号:梁将军(ID-liangjiangjunism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品牌IP战略顾问,每两周大约思考一个营销课题。
但是,它不会告诉你,你的用户现在正面临着什么麻烦。
今天,我要和你一起消化一个课题:“行为流”。
如果顾客发现自己想要的产品店里没有,他们就会登陆这个网页,写下自己的想法。
给用户行为做切片,就是把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拆解成一个个极其细微的步骤,从每一个步骤中,发现可以优化或者创新的点。
产品是不同使用环境的载体,用户使用环境变化,对产品的要求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很多人会带着耳机运动,于是他们在耳机上安装了盲按突出按钮,可以一边跑步,一边切歌。
于是,他们重新回到积木业务上,而且把积木设计得块数更多、更复杂。
我觉得比大数据更好用的方法,是体察用户的行为。
比如,小米的 Yeelight 的LED灯,起初设计成灯杆与灯座分离的可插拔结构,这种设计包装更精巧,也更方便运输。
“掌上游戏《大金钢》很火,未来消费者会更加喜欢即时性满足的产品,他们没耐心、也没兴趣玩积木,任天堂会成为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你必须跟他们抢用户。”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你不仅要代入不同角色的用户视角,还要代入不同的环境。
后来,一个11岁的德国小男孩启发了乐高。他是乐高迷,同时酷爱滑板运动。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即便大数据越来越智能,用户洞察,依然比大数据好用。
假设你是一名销售,不想让客户扔掉你的名片,会怎么做?
也许有人会说,递名片的态度一定要谦逊有礼。可能还会有人说,设计得一定要有逼格。
通过对顾客的行为细致入微地跟踪,星巴克很清晰就能知道,顾客在拿着咖啡坐下时,发现充电插口不够用、店里的音乐太吵了、垃圾桶位置不明显等需要改建和优化的地方。
如果你还是递上一张只有名字、职位和公司地址的名片,肯定难逃飘向垃圾桶的命运。
妈妈握正面,爸爸握反面,刚好可以一手抱孩子,一手牢牢抓住瓶身。
如果说设计师是通过观察用户行为,从用户的行为中得到灵感。那么,把重度用户卷进来,就是让用户自己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
比如,抖音已经是个全民 APP ,我们看一下他们的产品开发可以有多少种视角:
比如,农夫山泉婴儿水的设计,就分别代入妈妈角色和爸爸角色,发现男女手掌大小不一样这个细节,设计了两种深度的抓手。
有了数据指路,乐高开始削减积木业务,转身开发主题公园、视频游戏、图书杂志、电视节目和零售商场。这么转型之后,乐高产品销量反而下降了40%。
大数据也许会告诉你:今年流行莫兰迪色、新中式风格很受欢迎、小户型现在都做吊轨折叠门。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2/0808/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