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尚方宝剑”,关键要“用好”。当产品本身是差异化展示的时候,单个消费者很难直接进行比较,即使注册多个账号,可能也难以获得经营者“大数据杀熟”的关键证据。从市场监管的角度,主管部门以及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为消费者进行大规模的比价测试,掌握算法模型,理解算法的原理和应用,让消费者有敢于诉讼的法律依据。检察机关也可以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推进问题整改,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薄利才能多销,这是传统商业的基本逻辑。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却动起了“多销”的歪脑筋。今年3月1日,北京消协发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16个平台,32个模拟消费体验样本,竟有14个样本的新老账户价格不一致,像在一网上订餐平台订购同一饭店的同样饭菜,老用户账号不仅比新用户账号少了7元“双重补贴”红包,而且配送费也比新用户少优惠0.4元。
图片来源:东方IC
技术绝对不是“中立”的,它的好坏取决于使用者的身上。只要是能够产生大数据的地方,就有可能“大数据杀熟”。此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防止平台“大数据杀熟”,但往往会附加一些条件,比如企业要有“市场支配地位”,或者数据是“违规收集、违规使用”,而此次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则指出“经营者不得通过自动化决策实行不合理差别待遇”,从维护市场效率出发,用“有形的手”去反制“大数据杀熟”,让“无形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
由于手上掌握了大量消费者的原始数据,商家通过精准又全面地分析,得出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进而构建出用户画像。复旦大学一学者通过收集了800多份有效打车样本发现,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七夕将至,不少人这两天用各类平台预订了当天的礼物以及大餐。然而,一些人却发现,同样的物品或者服务,在不同平台上的价格相差巨大,除去渠道因素之外,你是否想到被“杀熟”了呢?从今天开始,面对这样的“价格歧视”,你手上会多一把“尚方宝剑”——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方翔/文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2/0801/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