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大数据杀熟的时代要结束了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什么我在购物平台买了一支口红,第二天首页、推送全是口红?为什么我在新闻 app 搜了一款手机,首页就都是评测?为什么同一时间打开同一款 app,每个人的热门内容有所不同?

为什么我在购物平台买了一支口红,第二天首页、推送全是口红?为什么我在新闻 app 搜了一款手机,首页就都是评测?为什么同一时间打开同一款 app,每个人的热门内容有所不同?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大家对算法掌控推荐内容这件事,早已见怪不怪了。

好在这些让我们有些无奈的算法问题,正在逐渐解决。

在《规定》中搜索「利用算法」,我发现了 7 个要点

2022 年 1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去年审议通过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 2022 年 3 月起施行(现在已经施行了)。

《规定》全文将近 4000 字,对算法进行了定义,并对服务提供商利用算法传播的内容进行了规范要求。而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只需在全文搜索「利用算法」四个字,就可以找到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些算法问题。

简单来说,上面这些情况,在未来可能都不会存在了:

  1. 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利益,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2. 不得利用算法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
  3. 不得利用算法注册虚假账号、非法交易、操作账号点赞、评论、转发;
  4. 不得利用算法屏蔽、过度推荐、操纵榜单,或对结果排序、控制热搜、干预精选;
  5. 不得利用算法限制其他服务提供者、实施不正当竞争;
  6. 不得利用算法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7. 不得根据消费者偏好、习惯在价格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上面提到的这七点,一方面限制了平台(比如电商、外卖、新闻平台)利用算法控制推荐内容(屏蔽、过度推荐、排序等),以及不正当竞争(限制友商);另一方面保障了我们(也就是服务使用者)不会因为算法沉迷网络、只看到平台想让我们看到的内容,或者因为日常消费高而被大数据杀熟。

政策落实到位后,我们就不用在打车时,担心 iPhone 比 Android 手机更贵;不用在微博上,用「公粽号」、「公主号」来避免提到微信公众号而被限流;也不会在一些账号下方,看到句式雷同、内容毫无营养的评论。

另外,《规定》还要求服务提供商必须增加「推荐服务不针对个人特征」的选项,如果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应立即停止算法推荐。

▲ 就像之前 iOS 增加的开关一样

除了这个与软件算法相关的《规定》,网信办还在 3 月 2 日开始了《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其中对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恶意翻炒旧闻、不同用户推送频次不同、诱导点击等软件弹窗的问题提出了要求,预计会在年内施行。

▲ 意见稿最后的施行时间是 2022 年

从去年工信部关注 app 开屏广告,到今年网信部对算法、弹窗等内容进行整改,互联网多年野蛮生长暴露出来的问题,正在逐渐变得规范有序。

用 App 的我们,正在被 App 塑造

推荐算法总能让我看到我喜欢的东西,也没什么不好。

你确定算法推荐给你推送的,真的是你喜欢的内容么?

算法很单纯,你喜欢看什么,就给你多推送什么,还会猜测你可能喜欢的内容,一并推送给你;算法又很邪恶,它会偶尔推送几个你可能从未接触过的、但同年龄段或同地区的其他大多数人喜欢的内容,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如果你感兴趣了,它就拓展了你的爱好,或者说改变了你喜欢的内容。

▲ 我应该不会喜欢德州扑克,或者它的目的是视频中的小姐姐?

既然算法是根据你的个人使用习惯来推荐内容,那如果没有使用习惯,app 会推荐什么呢?

我们用三台来自不同品牌、不同网络环境的手机,下载抖音,在未登录账号的前提下各刷新 20 条短视频,类型汇总如下: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2/0315/3346.html

上一篇:遭遇“大数据杀熟”?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下一篇:成都武侯区居民更换燃气具“大数据筛查+5G”来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