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学瑞 通讯员 杨雯 陈志凯 滨州报道
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聚焦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渠道单一、力量分散、协调不畅、管理粗放、缺少载体”等问题,创新构建涵盖脱贫攻坚、一网通办等11个模块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整合40多个部门101类数据,全面实现数据可查可追踪,配套研发“清政云”手机APP与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大数据+”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大数据+民生,服务下沉精准细化
以“网络赋能”代替“群众跑腿”。破解基层服务“信息采集不全、证件搜集不准、返工现象突出”等问题,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发“服务下沉”模块,打破行业壁垒,整合民政、教育等40多个部门共计101类数据,探索实现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7项高频业务网上办理,民政、医保等10类49项业务实时查询。将低保、五保等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进行“塑造”,辅以填写说明、流程讲解等教学,做到“点对点”、“步连步”,工作人员只需利用手机APP在群众家中即可完成业务全过程办理。
以“数字档案”代替“纸质台账”。在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全镇“数字档案”,将各层级动态工作档案纳入平台数据库,将各家庭户享受危房改造、美丽庭院、清洁取暖等政策信息导入平台生成的走访记录信息,汇成家庭户线上户情档案,实现了纸质台账到空间位置立体化的转变和对所有家庭户户情的精准画像。目前共录入家庭户坐标7828户,建立人口数字档案信息34559条,动态更新数据信息2685条。
以“实时监测”代替“低效走访”。研发联户遍访“星火”工程信息化平台,将天地图数据信息导入平台,走访过程中利用手机GPS定位功能,清晰标注全镇常驻家庭户房屋坐标,实时比对走访人位置与家庭户坐标是否一致,杜绝“填表走访”现象的发生。平台设置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矛盾纠纷化解等8个方面、17项具体考核指标,每月现场评分、会后公示,并将积分与评先树优挂钩。
大数据+服务,群众诉求及时反馈
以“主动服务”代替“被动来访”。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多元化意见诉求解决模式,通过农村党员联户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微网格”,以“一对多”的线上交流服务形式,实现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由纸上到掌上、由线下到线上、由人力到科技”的巨大转变。目前划分走访微网格212个,全镇59个自然村803名农村党员直接走访联系群众,累计走访1269户次,累计为群众解决大小困难689件,逐步构建起了乡村基层治理的神经网络。
以“可视化管理”代替“等待化催促”。在大数据平台研发走访遍访可视化模块,通过手机APP信息采集,全程记录党员走访路线、走访时间,一网掌握采集坐标、采集进度和群众诉求,每走访一户群众,平台监测图上便实时点亮一颗星星,通过党员足迹之网,点亮全镇10679户群众的“服务之星”。大数据平台及手机app开发“村情民意直通车”模块,畅通群众问题诉求表达渠道,实施联户走访工作以来,共收集解决群众共性意见诉求56件,其中医疗政策咨询12件、住房维修20件、就业信息咨询15件、养老政策查询9件。
以“闭环式操作”代替“开放式管理”。推动走访数据与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将平台现有1.2亿条社保、医保等数据与走访人录入数据实时比对。在党员联户以及“两委”走访遍访中,针对群众诉求,按照“掌握诉求→信息分流→问题解决→办理反馈”四步走的工作流程,通过系统实现闭环操作,联村“两委”及时将解决情况反馈给群众,群众满意后流程自动终止,群众合理诉求办结率达到98.4%,以闭环机制实现了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大数据+扶贫,脱贫工作精准高效
以“统筹推进”代替“各自为战”。定时定期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行业部门联席会议,一体推进扶贫工作。各行业部门对近年来所有的行业政策发放明细进行拉网式排查,逐项录入系统存档。对于新发生变化的政策,5日内完成录入更新,累计录入贫困人口行业数据300万余条。
以数据“精准提取”代替“比对筛选”。依托脱贫攻坚模块,明确要求各行业部门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应录尽录、互联互通,将全镇10962户31334名群众信息全部纳入平台数据库管理,其中贫困群众605户1166人。配套研发“清政云”手机APP与平台互联互通,在信息采集、逻辑关系、实时审核等方面提高了工作质量和速度,通过“综合检索”功能,利用身份证号就可一键调取群众全部数据信息,实现了扶贫干部由“信息采集员”到“信息核实员”、“政策宣讲员”的身份转变。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1/0924/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