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从上海出差返回北京后,北京健康宝就过期了。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及时找到了居委会。居委会惊讶地发现,我的社区登记信息还在去年。而且健康宝提交后很久都得不到反馈。我别无选择,只能致电人工客服。由于我去过上海浦东新区(已经出现病例),我的北京健康宝只能在提交一系列旅行数据、签署承诺书并完成核酸检测后才能再次使用。期间,互联网也曝光了大数据行程卡宕机的问题。为此,我也开始反思大数据应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大数据行程卡宕机并非偶然,无法处理高并发是国家级应用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短信这种古老的查询方式,有机会发挥短期作用。经常被神化的大数据实际上面临着很多问题。本地化管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最大障碍。
理想的大数据应用尚难实现
以疫情防控大数据行程单为例。我们可以查询最近14天的行程轨迹,但是这个粗略的结果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除宕机问题外,大数据应用目前仅处于文本描述状态。
其实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应用早就开始记录和分析用户的轨迹。人们外出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地图导航、网约车、大众点评、外卖、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服务来获取位置信息。从技术角度来说,获取单个用户的动作轨迹并不难。技术的关键在于以何种形式获取权限,并实时展现。否则,大数据只会阻挡单个企业或组织内的小规模数据,无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本地化管理分裂大数据
最近出差赶上疫情逆袭,最重要担心的是拘留,而造成拘留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的疫情防控规定不同。大数据行程代码已经可以实时标记到达区域,但还没有可视化的动作轨迹。因此,当地仍以查询当地健康码为主,大数据出行码成为辅助工具,甚至在检测中变得可有可无。
以上海为例,强调本地核酸检测结果和本地健康码检测已成为常态。大数据之旅只在人员集中的区域进行测试,用户需求将推动技术创新。这是互联网运营的本质,大数据应用也不例外。局部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明显削弱了大数据监管的存在。
理想的大数据监管
疫情期间的主要需求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案件的行动轨迹是否与你重叠。当然,这个结果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用户的自主判断。人的判断往往是最主观的,只有客观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结果。因此,在固定时间获取用户数据将是一项关键技术。大数据监管的理想状态是互联网应用向大数据监管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反馈。当然,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可能是最大的障碍,所以称之为“理想状态”。毕竟大数据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从监管处获取短期开放数据的轨迹。如果用户可以控制规模,这个理想也可以成为现实。
结论:大数据监管是一个乌托邦状态。数据是敏感的,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绿码,希望疫情的大数据监测应用能够更加完善。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1/0809/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