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背景
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价格歧视老用户”、“砍会员韭菜”等问题备受关注。网友将这种对新老用户的区别对待称为大数据“杀熟”。针对这一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国很多地方都进行了规范立法。近日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市场主体无正当理由不得利用数据分析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对手实行差别待遇,可处以5000万元“杀戮”的罚款。熟悉”。与此同时,北京和上海有关数据权益保护及相关方面的立法也在稳步推进。那么,地方法规能否遏制大数据的“杀戮”?
话题:
@高敏伊:大数据“杀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它引起的关注远远不够。数据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之一,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在如何使用数据方面,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究竟是选择贪图盈利,还是选择不盈利来提升用户体验?除法律法规外,各地要在执法、行业共治、企业自律等多维度协同工作。
@刘俊海:深圳经济特区立法具有“破冰”意义。经过多地试点,逐步完善数据管理的顶层设计,明确数据归属,促进数据确权,保护用户权益。
@贾亮:大数据领域的违法问题,考验着立法的质量,考验着各级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从法律规定的“不”到形成网络平台“不能”的有效机制,再到严肃查处、高额罚款的震慑作用,使网络平台“敢于”遏制大数据从“熟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宏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只有诚信经营,才能长久。 “杀熟人”的企业,在科技让消费者更容易取证维权、法律严惩严苛的情况下,更应该思考如何对付“杀手”。
您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组织机构:禾菱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1/0724/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