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人工智能解锁大数据价值,施耐德电气以AI赋能业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在探索节能减排一条减排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人工智能、5G等创新技术有望助力各行各业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提升整体效率。 作为全球数字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在探索节能减排一条减排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人工智能、5G等创新技术有望助力各行各业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提升整体效率。

作为全球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持续推动人工智能、5G、工业物联网等领先技术的应用,帮助实现高效与可持续同步,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碳中和。

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1)上,施耐德电气展示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在工业和能源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示范。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处理,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大数据的价值,识别减排节点和节能潜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施耐德电气的人工智能服务基于开放的三层架构,涵盖增强现实、工业流程优化、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打造创新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管理领域的多维度AI产品。

除了提供架构平台,施耐德电气还通过多项领先的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例如,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先进算法的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结合基于先进机械模型、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的RTO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一种状态。良好的运行状态。它还预测未来的操作条件,并深入探索过程优化和效率改进的潜力。

该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炼油、石化、水泥建材、冶金等领域,有效帮助这些重点行业增效减排。在水泥行业,在一条年产320万吨熟料的生产线上部署该系统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8400吨。

现场展出的一体化智能工业视觉平台由施耐德电气、中科创达、亚马逊云服务(AWS)联合推出。据施耐德介绍,该平台实现了小于1.5%的检测率和0的漏检率,远超传统机器视觉的检测水平。可以有效帮助制造企业减少75%的工作量,提高35倍的产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Synergistic。

此外,施耐德电气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还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利用AI+知识图谱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诊断能源效率,发现能源管理盲点,制定有效的能源-储蓄策略。

在太古地产,施耐德电气为其建立了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借助冷负荷预测算法、Boot组合优化算法等,为跨城市的6大商业综合体项目提供数字化能效解决方案,实现每年10%-20%的能源成本节约。

施耐德电气的绿色能源管理咨询服务也在AI+知识图谱数据库的帮助下提供洞察力。通过EMS+能源管理系统平台,可以实现能源数据的采集和跨系统集成,进而对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的分析和呈现,帮助用户制定有效的节能策略。

在佛吉亚盐城工厂,施耐德电气正在利用能效咨询服务和整体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来支持其从2025年到2050年逐步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据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施耐德电气自身的生产经营中。其上海智慧物流中心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实时优化智能包装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填料的使用。节约资源,节省运输空间,减少碳排放。同时,施耐德电气的物流运输路线也通过算法不断优化,提升整体物流效率,更加环保。

除了人工智能技术,施耐德电气还不断推动5G、工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全面落地。目前,基于5G通信技术的柔性生产线已在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正式上线,生产线可根据订单需求灵活重组。调整布线时间从原来的几周缩短到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大大提高了效率。这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工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为新一代工业浪潮的基础,工业物联网将人、机器、物连接起来实时支撑底层基础 全方位数据采集、深度数据挖掘和边缘计算,提升效率,优化运营。

2017年施耐德电气推出新一代EcoStruxure?基于物联网的开放架构和平台,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客户差异化需求,先后推出千里眼资产顾问、云能效建筑顾问、电力顾问、机器顾问、工厂顾问拥有多种顾问应用,形成有针对性的综合解决方案,为楼宇、家居、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五个终端市场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施耐德电气的创新能力来自于不断的转型和自我突破。本地化研发是其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柱。在中国,施耐德电气建立了4个研发中心,专注于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绿色产品设计和软件研发。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1/0710/2611.html

上一篇:深圳: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五千万元
下一篇:新疆加快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已投用数据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