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客卖高价”是初代杀熟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熟客卖高价”是初代大数据杀熟的典型特征。平台对新客展示的是低价,因为新客通常会在不同平台比价,但老顾客习惯已养成,往往不会货比三家,价格就会高一些。
冯女士(化名)是个外卖常客。一天中午,她和同事在办公室一起点外卖,选择了同一家的同一个菜品,结算时发现同事手机上显示的价格竟比她低了3元。两人产生差异的一项收费是配送费。但同事平日里点外卖的次数屈指可数,她将情况反映至饿了么平台,“他们说我跟同事定位了不同的门,才导致配送费存在差异。但公司前后门能差多少米?”对此,冯女士并不认同。
与之类似的还有“新人插队”。叫网约车时,算法会判断你是否买了代金券,如果你买了券,会忍受更长的等待时间,因为券不用会过期作废。因此,算法就会让没买过券的乘客插队。
平台有各种基于“算法”的套路
市消保委还曾关注过各种基于算法的“套路”,“个性化推送”就是一种。比如,某人曾搜索过“白芝麻黑芝麻”,他就会在很多APP里收到关于芝麻的信息。
根据个人信息匹配相关广告或产品,也是平台常用的“套路”。去年下半年,上海市消保委曾模拟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使用相同的APP,进行虚拟人设操作。测试发现,不同手机收到的广告差异度极大。
此外,“价格组合”套路更隐蔽
也更能被合理化解释
上海市消保委还在不同平台测试订房、买菜等业务,不同账号的价格差异比以前更大。不同的是,“千人千价”是由原价与各种优惠券所组成的,而这些券是算法临时生成的,并用“上月你打过车”“前天你买过菜”等理由发放。
来源:浦东发布
【来源:新闻晨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1/0317/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