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在大数据场景中,“算法”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但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算法的不透明性与难解释性,也带来“杀熟”“千人千价”等问题,给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带来挑战。对此,上海市消保委认为,算法公平性是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应健全数字规则,尽快出台算法规制。
“熟客卖高价”是初代杀熟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熟客卖高价”是初代大数据杀熟的典型特征。平台对新客展示的是低价,因为新客通常会在不同平台比价,但老顾客习惯已养成,往往不会货比三家,价格就会高一些。
与之类似的还有“新人插队”。叫网约车时,算法会判断你是否买了代金券,如果你买了券,会忍受更长的等待时间,因为券不用会过期作废。因此,算法就会让没买过券的乘客插队。“消费者对于‘杀熟'的厌恶在于平台的欺骗,基于欺骗达成的交易自然就没有公平性可言。”唐健盛认为。
平台有各种基于“算法”的套路
市消保委还曾关注过各种基于算法的“套路”,“个性化推送”就是一种。比如,某人曾搜索过“白芝麻黑芝麻”,他就会在很多APP里收到关于芝麻的信息。如果曾在网上买过白芝麻,则能经常看到“白芝麻比黑芝麻好”的“科普”。
根据个人信息匹配相关广告或产品,也是平台常用的“套路”。去年下半年,上海市消保委曾模拟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使用相同的APP,进行虚拟人设操作。测试发现,不同手机收到的广告差异度极大,“低收入人群”则高频度收到低价劣质商品和网络贷款广告。
此外
“价格组合”套路更隐蔽
也更能被合理化解释
上海市消保委还在不同平台测试订房、买菜等业务,不同账号的价格差异比以前更大。不同的是,“千人千价”是由原价与各种优惠券所组成的,而这些券是算法临时生成的,并用“上月你打过车”“前天你买过菜”等理由发放。
算法公平性是核心问题
对此,市消保委认为,“算法公平性”是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在二代大数据“杀熟”中,杀熟就是以消费者的权益换取平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兑现。
消保委认为,平台的算法歧视,可能打造“信息茧房”,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因为缺乏“退出”的权利,也被剥夺了选择权,究其根本是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而算法形成的“黑箱”具有非透明性,导致“杀熟”更隐蔽。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为此,上海市消保委呼吁
健全数字规则
尽快出台算法规制
促进平台算法公平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金旻矣
图 片?| 新华社
来源:新民晚报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1/0315/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