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王龙龙)“一些社区数据存在采集、开发、管理、应用等方面的不规范现象,不仅严重侵害居民个人信息权,也存在极大社会安全风险。”今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将向大会提交《关于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沈开举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了提案的基本情况。他建议,应从中央层面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应用,制定社区数据应用监管指导性规范,明确各项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条件,保护居民隐私和合法权益。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沈开举。本人供图
沈开举表示,大数据可以辅助政府决策、了解公众需求,推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融合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的水平,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然而,各地在大数据应用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沈开举表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数据与政府工作融合不够,大数据通常只是成为方向趋势,而非必要和有效的实际行动,大数据成果应用的方向和形式都不够灵活多样,使用效率还不高;二是大数据相关资源整合不深,社区重复录入、居民重复填报负担沉重,各类信息系统互不兼容、技术标准不统一,省市县之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尚未打通;三是大数据科技基础支撑亟待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社区管理服务等建设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智慧社区和大数据作用;四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对于数据安全问题,沈开举特别强调,一些地方为加强治安防控力度,开发了包含人脸识别系统在内的多款数据应用。“然而这些数据的管控依据不够明确,一些社区数据存在采集、开发、管理、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不仅严重侵害居民个人信息权,也存在极大社会安全风险。”
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服务社区治理?沈开举认为,应推进大数据应用与政府工作进一步融合。一是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大数据意识,在城市建设中提前规划布局,建设能采集市政安全、交通物流、群众诉求等各领域数据的基础设施,便于今后数据采集;二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复杂业务数据间的关联性分析,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打造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网格化”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开辟民意征集反映渠道,有效收集民意和疏导民意;四是将居民需求放在优先考虑的主体地位,使政府依据大数据制定的政策能紧跟居民需求,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应建立社区治理信息化支撑机制。一是加快整合各部门面向社区的各类数据库,统筹实施“互联网+社区治理”“互联网+公共服务”,推动各类基础大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一套系统、一个软件和一个界面解决社区诸多问题和各部门需求;二是推动社区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和全流程周期智能化,打通和整合政务服务、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等信息平台和系统,推动向街道全覆盖和向社区延伸使用。
应加大基层治理科技支撑。一是从国家层面统筹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构建和完善包括基础设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治理与管理服务等在内的智慧社区标准体系,统筹推进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应用服务等方面建设工作;二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智能化改造,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坚持分层分类分级处置,建立省市县三级管理中心,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六级应用系统,实现基层治理精准化、基层服务高效化。
应完善大数据应用相关法律体系。对此,沈开举告诉记者,在通过大数据手段提高治安防控效率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从中央层面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应用,制定社区数据应用监管指导性规范,明确各项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条件,保护居民隐私和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1/0302/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