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黄河流域大数据或“空域”一体化 “黄河实验室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央广网郑州9月16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杨波)2020年9月16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科技论坛在郑州开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凝聚出“沿黄战略”事关

央广网郑州9月16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杨波)2020年9月16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科技论坛在郑州开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凝聚出“沿黄战略”事关社会、经济、生态等学科融合的碰撞,实现黄河流域“空域”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清晰。

聚焦黄河 合作创新

“九曲黄河”全长5464公里,她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明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治理体系,源远流长,今天再次站在新起点,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新高地。

“加强生态保护 促进高质量发展”。九月“时空大数据、地质环境与生态保护、黄河流域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黄河流域城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核心示范区建设、黄河故道生态保护、流域水资源战略、水生态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论坛将集中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此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气象学会、郑州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同时,河南水利投资集团、广东三丰诺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引进相关生态环保项目。

院士开讲 黄河的新纪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研究员李泽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当用好气象条件》报告中表示,黄河流域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是干旱、暴雨洪涝、泥石流、大风、低温冻害、沙尘等常见自然灾害。他认为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预防区域性突发自然灾害的发生,首先要依靠科技,立足预报,做好基础性规律性研究。

“多年的实践、教训证明,这个预警是个体系工程,不经涉及大气物理、海洋科学、流体力学、水象变化、遥感科学、数学及计算学、热力学,同时涉及到高新技术应用、高性能计算机、探测雷达和气象卫星与信息加工等”李泽椿如是称。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作《黄河流域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时说:“目前,黄河流域不仅水环境和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和影响。其中,不仅是水资源的管道渗漏率平均超出21%,而且污水管道的渗漏率也一直居高位,给污现存的污水处理体系提出新挑战。”

夏军院士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要解决好区域水资源脆弱性的不断上升,又要统筹调配好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这需要沿黄各省建立联动机制,协同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等学科的融合。他建议,河南的“黄河实验室”扩大国际开放与创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的管理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家耀分享了《建设“智慧大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作了《工程基础设施水灾变防控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平台建设》报告。

用科技、水利、气象智慧探讨、分享院士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空域”一体化资源调配,大数据引领人才、科技、产业合理布局,将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表示,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该厅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根脉;支持郑州、洛阳、开封建设黄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谋划建设河南水博物馆,弘扬和展示中原水文化;推进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芳、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汤鑫华、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苏茂林、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鹏祥,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邓洪军,郑州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屈凌波,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邹友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刘雪梅,河南水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森等出席相关活动。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0/0927/980.html

上一篇:中国法商大数据论坛第02期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术报
下一篇:大数据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大会在乌兰察布市召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