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熊猫基地科普、大数据分析新冠病毒…科技菁英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管是改变人们时间概念的交通,还是疫情防控所需要的医药,科技渗透、塑造、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如何为美好生活赋能?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管是改变人们时间概念的交通,还是疫情防控所需要的医药,科技渗透、塑造、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如何为美好生活赋能?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逐步提高。科学知识如何更有效地向最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8月23日,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来自成都市各个领域约500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将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进行“听取成都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主席工作报告”,“审议成都市科协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细则(修改草案))”,“审议成都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选举办法”,“宣布当选成都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名单”等多项议程。

在大会期间,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到多位参会代表,他们都是来自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各自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从事科技的前沿研究或者实际应用的工作。他们对科技如何更好推动社会发展,科学精神的大众普及等,有着深入的卓见。

来熊猫基地不只是休闲旅游

更是一场科普之游

大熊猫人见人爱,但围绕大熊猫的繁育、知识普及、野化放归等,则包含着不俗的科技含量。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科长魏玲,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科技一直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全面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内燃机,“科技是我们基地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推动力除了体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大熊猫的繁育上,还体现在科普教育上。”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科长魏玲

魏玲说,对于上一代很多人来说,动物园可能只是一个观看动物猎奇的场所而已。但是,现在这些年,伴随着人们审美需求和求知欲望的提升,单纯展示动物的动物园,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现在是一个向不同年龄阶段,来自不同国家爱的人们,传达动物保护观念的窗口。“我们所能给来参观的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功能,而是能提供动物知识普及、保护意识、生命教育等。而这个知识和教育功能,就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来达到。”

据魏玲介绍,早在2000年开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就在国内动物保护领域率先成立了专职从事科普教育的部门,”我们有20多名专职教员,不光是城市还是在乡村,或者是在大、中、小学校,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科普项目,持续努力把对动物保护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大众。”此外,魏玲还提到大熊猫的野化放归,也需要足够的科研力量的投入。“毕竟,大熊猫繁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它们能够继续拥有在野外生活的能力。”

大数据工具运用

帮助发现新冠病毒特点

在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科技带来的效用毋庸置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国平,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大数据工具运用,在此次抗击新冠病毒中起到的作用,“我们通过对互联网上的基因标本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了新冠病毒的一些特点。比如人群易感性。”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国平

疫情期间,关于病毒、流行病的一些知识信息,在网上传播,有的并不准确。对此,李国平说,这的确是科普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的一个表现。目前的科普工作,跟现实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英

“成都宜居的城市属性,对科技工作者具有很大吸引力。”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英认为,对标其他城市,成都发展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四川是高校、科技院所的聚集带,本身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提出,成都携手重庆,在产业上进行优势互补,未来将在西部地区形成强大的科技磁场。”?成都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曾英也提出建议:“成都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创新,在??科技人才的治理作用??及科技成果的长期使用权上,应予以充分尊重。”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0/0825/727.html

上一篇:七夕给情侣送啥?大数据揭山东人最爱送手表、
下一篇: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建设进展如何?存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