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保护与传承 ——以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数字化发展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即对数字技术逻辑及其影响的概括,它是基于大数据发展下的一种数字化业态,数字化将虚拟大数据信息经过处理转为可视化数据信息,通

1 数字化发展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即对数字技术逻辑及其影响的概括,它是基于大数据发展下的一种数字化业态,数字化将虚拟大数据信息经过处理转为可视化数据信息,通过信息模型建立适应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已然成为传统技术变革与现代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数据化技术是大数据时代、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网络气息、信息气息及数据气息,它与数据信息时代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数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带动了数据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呈现出数字多样化常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别于客观存在的物质,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日积月累的文化产物,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现存着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智慧与文明的典型写照。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批准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法规和保护实施意见,这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要是把数字化创新技术在数字技术支持下与非遗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构建非遗数字化创新保护与传承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运用数字化数据采集手段,通过数字储存到云系统,非遗经过数字化综合处理,形成数字化手段展示、传播等,达到创新化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数字化技术只是一种技术支持,根本目的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通过开放式资源共享形成生态的非遗数字保护与传承的业态,以新视角、新体验对非遗文化进行欣赏学习。数字化技术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就已经在中国建立发展,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己经逐步开始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保护,尤其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兴起,数字化技术在非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受益于该技术的支持,可以看到全景清明上河图的立体式动画展示、故宫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再现、敦煌莫高窟千佛图像的灵韵。

2 数字化融合发展下高州木偶戏传承保护的紧迫性

高州木偶戏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州木偶戏也叫鬼仔戏,起源于广东西部高州市,他是当地民间艺人在经过不断吸收、打磨、深化改造形成的一种地方传统戏曲剧种。它的表演形式一般由一名艺人进行全要素表演,集唱、做、吹、打全部由一人完成,可谓技艺高超。高州木偶戏表演的戏曲道具设计巧妙,所有道具设计在专用木偶箱中,方便艺人表演。表演时段一般在重大节日或农闲时节,能够吸引当地更多的观众欣赏,是一种质量很高的娱乐精神享受。高州木偶戏主要以杖头木偶为主要表演角色,同时布袋木偶进行配演,栩栩如生的木偶表演征服着观众,得以延续传承至今。

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在传承中遇到了诸多阻碍,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娱乐享受要求提升,尤其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迅速崛起,高州木偶戏民间传统文化正受到冲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正视非遗传承保护的紧迫性和严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高州木偶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现代技术已经根深蒂固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科技引发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已经让人们很少关注高州木偶戏,即便技艺更加精湛表演再充分,年轻人几乎不会观看,它的主要受众仍然是老年群体,这些老人从小看着木偶戏长大,对它有着情感寄托和时间消磨,以上原因导致高州木偶戏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与现代时尚娱乐竞争的难度增加。

2.2 高州木偶戏面临后无继人的问题

高州木偶戏也有过辉煌的发展时期,但是受信息高速发展和现代科技影响,高州木偶戏处境却变得很艰难,一些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很难再继续演绎下去,同时缺乏学徒,现在年轻人越来越追随时尚,而对非遗无动于衷,即使是非遗传承人的子女,也不愿意子承父业,导致高州木偶戏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现实。

2.3 对高州木偶戏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数字化经济以及相关数字化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像高州木偶戏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扶持政策上存在许多问题,政府在政策扶持力度上还不够,高州木偶戏保护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qikandaodu/2021/0219/1528.html

上一篇: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特征、动力与路径
下一篇:扎根现实题材创作沃土 弘扬脱贫攻坚奋进旋律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