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隶属的北京宏道大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了“2019演绎中国”博览会,发布了2018年音乐剧年报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音乐剧演出场次,从2014年的1518场增加到了2018年的2460场;2018年中国音乐剧观众较2017年新增28.9万人,总人次160.1万人次;2018年中国音乐剧票房收入4.28亿元,较2017年增加2.06亿元。从表面数据来看,中国音乐剧市场呈现良好态势,正朝着蓬勃发展的趋势迈进。但不可忽视的是,2018年中国音乐剧引进剧目占比票房达63%,引进行为忽视了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和原创性。
中国音乐剧市场虽然在2018年市场份额徒增,但这并不能代表音乐剧的“春天”即将到来,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音乐剧和西方歌剧一样,皆具有自身的文化背景,一味照搬或者对其寄予过重的厚望,都不是面对音乐剧发展的理想状态。客观地来说,从音乐剧诞生于欧美文化的背景、音乐剧本身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来看,音乐剧未来依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小众化”的状态。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仍然有一批音乐剧受众群体对于中国音乐剧的期待,那么,捋清楚音乐剧诞生的文化背景、音乐剧进入中国的历史以及音乐剧现代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百老汇”“伦敦西区”下的美、英音乐剧文化背景论
音乐剧作为“舶来品”,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欧美国家,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与20世纪初具有歌舞表演形式的流行音乐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本质上来说,刚诞生的欧美音乐剧是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下的产物,如果不考虑经济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试图以个人喜好引进欧美音乐剧,难免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世界著名的音乐剧诞生地当属于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到目前为止,它们依然是当今世界上两大音乐剧生产地,它们的诞生、兴盛与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
(一)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产生的文化背景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指的是以纽约曼哈顿街区的歌剧院为主的音乐剧演出剧目的统称。据文献记载,美国“百老汇”音乐“最早追溯于19世纪初”,但是,“直到1887年才改建成现在的百老汇剧院”。“百老汇”一词,原来只是地理位置的代称,随着当地音乐剧的发展而逐渐变成美国音乐剧的一个代名词。依据曹子熙《美国外百老汇音乐剧艺术特征研究》里对于外百老汇、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剧场位置、创作特点等划分,“百老汇”一词逐渐演化成一个宽泛的词语,它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表述,还有创作特点等方面外延的含义。随着“百老汇”音乐剧成为美国音乐剧的代名词,“百老汇”逐渐成为美国音乐剧时代的象征。
20世纪中期,美国音乐剧发展到“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诞生于“一战、二战”之后,美国国内重型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兴盛。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转型为音乐剧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大量音乐剧受众群体。自此,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成为了世界上两大音乐剧产业基地之一。
(二)英国伦敦西区音乐剧产生的文化背景
英国很早就有戏剧文化传统,16世纪莎士比亚的露天戏剧表演为伦敦西区做了戏剧实践。莎士比亚戏剧具有擅于“讲故事”的传统,让伦敦西区音乐剧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很强的叙事能力。伦敦西区也是伦敦的一个地理位置,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理范围内,诞生了四十多家剧院。在伦敦剧院协会、政府等支持下,伦敦西区音乐剧逐渐发展成了与“百老汇”音乐剧并驾齐驱的另一音乐剧巨头。
伦敦西区音乐剧的“黄金时代”较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稍晚,但以创意闻名的伦敦西区让它的音乐剧火力十足。伦敦西区音乐剧的“高峰期”在20世纪70-90年代,其高峰期产生的原因和美国“百老汇”正好相反,英国当时处于国民经济发展放缓时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伦敦这座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英国伦敦所具有的“讲故事”的戏剧叙事能力和伦敦西区创意,最终为西区音乐剧带来了大量观众,为伦敦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为伦敦的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百老汇”音乐剧与伦敦西区的文化相似度
不论是“百老汇”音乐剧还是伦敦西区音乐剧,都属于欧美流行文化的共同体,它们有着不同的发端,最后却形成了具有高度相似的音乐剧剧目和音乐剧市场。早期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有“综艺秀模式”“轻歌剧和叙事音乐剧”两种,最后叙事音乐剧成为“百老汇”音乐剧的主要形式。伦敦西区音乐剧也是由于它的叙事能力而大受欢迎。不论是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还是伦敦西区音乐剧,它们都以音乐、舞蹈来表达戏剧冲突。音乐剧里的咏叹调、宣叙调主要以通俗唱法为主,这种通俗唱法属于欧美派系,具有一定的演唱技巧,适合音乐剧舞台表演。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qikandaodu/2021/0207/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