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频繁爆出,民众对食品质量出现了信任危机,肩负着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相关机构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解决日渐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不断寻求与探索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之路,积极开展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的真实性,提升食品检验检测的整体能力[1]。
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食品作为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乎着社会民众身体健康,关乎着社会民众生命安全。如果无法保障食品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将会被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会被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政府公信力。近年来,我国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病猪肉、工业明胶、地沟油、注胶虾等问题层出不穷,民众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015 年我国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 年10 月1 日起实施,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新的执行依据,新的食品安全法提出了食品安全要遵循预防为主、风险防范为辅的思路,建设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及全程监督管理制度,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为保障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必须重视和做好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确保在食品生产源头发现违法违规行为,避免类似“大头娃娃”“注水肉”等食品流入市场[2]。
2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要求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是市场监管部门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质量监督检验具备严格和规范的流程,采用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测,依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国家标准、卫生标准、公告等要求对样品的质量进行合格性判定。
检验报告是所抽检样品安全性的证明材料,是监管部门执法的重要依据。承检机构必须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检验检测数据,若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将导致检验报告结论错误,造成后续执法无法推进,甚至影响监管部门及检验机构公信力。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过程中,基于所采用的仪器设备、方法以及实验室环境、实验人员观察能力的限制,检验所得结果往往与客观存在的真实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此种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仪器不准、试剂存在杂质、蒸馏水质量不佳、采样不能代表平均成分、操作过程中杂质的引入、计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等,此外也存在因环境(气压、温度、湿度)的偶然波动或仪器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份试样处理时不一致所产生的偶然误差。因此,必须加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全面、规范控制,切实提高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的真实性[3]。
3 提高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几点合理化建议
3.1 增强样品管理检测工作
样品检测是食品检测的主要步骤之一,因此样品采集工作人员应依据样品的质量、季节及采样地点制定较为完善的样品检测方案以增强样品检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保障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真实性夯实基础。
此外,要做好样品检验检测的管理工作(包括样品的收集、收发、检验检测、储存及运输等),还应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样品检验检测标准开展——在做好标识管理检测工作以避免样品检验检测出现混乱。样品测试完成后,有必要对样品的进出库开展登记与检查以避免其在储存过程中损坏或丢失,影响最终检验数据的真实性。
3.2 完善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制度
科学的检测制度是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人员应依据被测样品及所处检测环境来选择科学的检测方法,并以此为标准来保障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的真实性。
作为肩负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检测机构不仅需要提升自身检测水平来获得准确的食品检测结果,还应运用科学技术来加强食品检测的效率和质量。由于很多食品经农产品加工所得,若农产品在源产地就被农药、兽药、抗生素等污染,后期经过加工处理仍旧会有所残留,因此对食品进行相关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检测过程应注意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测仪器,不可盲目、随意地选择,因为合理使用仪器不仅可以提升食品检测效率,还能有效避免检测失效的情况发生[4]。
3.3 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管理水平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直接关系,故提高检验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提高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十分关键。作为检测机构,可以依据检测工作者的专业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性较强且周期适中的培训计划,并以此对检测工作人员开展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管理,进而增强工作人员的检测水平,确保食品检测的有序落实。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qikandaodu/2021/0120/1461.html